當前位置: 市情 / 社會事業

社會事業

來源:市政務信息化服務中心 發布時間:2022-08-30 09:36 字體大?。? 打印    保存 收藏

  【城建】圍繞城市更新、城鄉建設綠色發展要求,扎實開展城市提升改造行動。成功申報全國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市。全面啟動城市更新行動,完成了咸豐路路側帶改造、西環路南段等項目,長虹路綠道、錦陽坡盤道鐵路涵洞等項目有序推進,改造提升城市道路、人行道及綠化等約5萬㎡。全市新開工改造老舊小區154個,續建改造小區119個,累計完成投資5.8億。完成加裝電梯87部。
  【民生保障】全面落實住房保障“四清一責任”工作機制,抓竣工、促分配,推進棚改、公租房等工作持續攻堅。全市棚改拆除房屋1298套,補償資金2.16億;納入攻堅臺賬的47個棚改項目中14個項目新增開工1732套,完成回遷安置2561套。新增分配公租房1065套,預分配房源交付875套,回籠資金6110萬。發放城鎮住房保障家庭租賃補貼2168戶。2500余名住房困難群眾喜遷新居。圍繞解決群眾“出行難”、腸梗阻等問題,加快裕豐二路等錦繡園配套設施建設。安盛園小區基本完工。協調解決了10326戶不動產登記歷史遺留問題,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得到提升。
  【村鎮建設】推進鄉村振興示范鎮建設,扎實開展農房安全隱患整治,排查房屋總數10.9萬戶。全市重點鎮鎮域經濟爭先進位,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的行政村比例達到93.31%,自然村得到有效治理的比例為92.24%。中國傳統村落、美麗宜居示范村等特色創建活動實現了新突破。
  【建筑業】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雙百雙千”工程,堅決做好物業小區、建筑工地等重點行業疫情防控、安全生產和揚塵治理工作,全力落實住建責任。持續在住宅全裝修、揚塵治理視頻監控等方面精準發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深刻吸取重大事故教訓,堅持開展城市建設安全三年行動,建設工程抗震設防監管、建筑施工安全生產考評、工地現場人員實名制、6個100%、“紅黃綠牌”等制度得到有力落實,住建行業市場秩序得到整頓規范。銅川體育館榮獲省建設工程長安杯獎。創建省、市級文明工地32個。揚塵治理紅黃綠牌、視頻監控基本實現全覆蓋。
  堅持開展住建行業專項整治工作,裝配式建筑快速成長,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查驗收及防震減災工作進一步得到加強。落實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工作,推動施工許可等5項行政審批事項下放工作。全年新開工裝配式建筑面積達16.83萬㎡,新開工綠色建筑面積達41.77萬㎡。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逐年提高。全市建筑業產值完成60.58億元,同比增長13.7%。
  【房地產業】圍繞“三穩”目標,落實區縣主體責任,加大政策保障力度,穩妥實施房地產長效機制,房屋網簽系統建設、住宅全裝修、紅色物業等政策保障更加健全。積極穩妥處置個別出險房企項目逾期交付等遺留風險,解決群眾訴求。持續在物業小區生活垃圾分類、創文保衛、政策法規宣傳等方面發力。
  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46.05億,同比增長44.4%;新建商品房銷售104.62萬㎡,同比增長48.4%。累計歸集物業維修資金1548.67萬。

  

 

  【環境保護】2021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的開局之年。這一年,全市生態環境系統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始終牢記“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根本要求,頂住多重壓力,打了幾場硬仗,空氣質量關中領先,水質改善率全國第一,土壤、固廢、輻射等生態環境安全穩定,黨建紅引領生態綠,生態環保鐵軍建設得到加強,全市“十四五”生態環保工作實現高點起步。
 ?。ㄒ唬┥钊雽W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生態環境保護責任進一步落實。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以及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印發《“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和《加快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若干措施》;高規格召開市環委會全體會議,市委常委會會議、市政府常務會議多次專題研究部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市人大、市政協通過立法、視察、審議和建議提案交辦等推動重點工作取得新進展;各級各部門兵沉一線,合力攻堅的生態環保大格局更牢;企業依法治污、守法排污的意識持續增強,主體責任進一步落實。我市2021年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獲良好格次,榮獲全國“2021踐行生態文明發展優秀城市”稱號,宜君縣創成“中國氣候宜居城市”。
 ?。ǘ┚劢勾蚝盟{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空氣質量關中領先。頂住沙塵天氣影響壓力,加快推進PM2.5和臭氧協同控制,強化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協同治理,堅持“五源共治”“六措并舉”,實現空氣質量指標“全改善”,全年優良天287天,PM2.5濃度改善16.3%,“銅川藍”深入人心。耀州區空氣質量改善率關中第二,新區“十四運”優良天100%。
  水環境質量歷史最優。緊盯水質從“保達標”向“保進位”轉變目標,堅持截污納管清河道、深度治理挖潛力、常態補水提效果,岔口斷面水質達到地表水Ⅲ類,優于國考目標2個類別,受到省廳表揚;4個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王益區水環境質量實現歷史性好轉。
  土壤環境安全可控。全面落實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隱患排查和自行監測等3項法定義務;嚴格建設用地準入,46個地塊依法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持續鞏固“清廢”成果,扎實開展危險廢物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固危廢全部安全轉移處置;出臺了《畜禽養殖糞污資源化利用和污染防治技術指南》,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得到進一步控制,我市無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塊。
 ?。ㄈ┙浭茏×酥醒牒褪奢喆苇h保督察檢閱,督察整改成效更加顯著。
  中央和省生態環保督察配合保障工作受到督察組領導稱贊,180個信訪問題全部銷號,29個反饋問題已提前整改完成6 個。以“五個專項行動”為抓手,推動解決重點行業、重點問題治理,提升了整改成效;分行業精準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對20個重點行業117家企業實行績效分級和差異化管理;實施12.65億元的漆水河水環境治理工程,推動了岔口斷面水質提質進位;專項整治渭北“旱腰帶”礦山環境,生產采石礦山超3倍完成年初計劃治理面積,歷史遺留礦山恢復治理94%,治理面積和成效創歷史最佳;對46家企業環保專干“一對一,點對點”傳幫帶,依證監管能力顯著增強;洗選儲煤五星級管理常態化,洗選儲煤、磚瓦企業環境治理水平明顯提升,印臺區雨污分流改造等整改問題推進快,督察信訪件辦理質量高。
 ?。ㄋ模﹪@中心優服務,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更加有力。
    嚴把“兩高”項目準入關口,132個專項債項目環評手續辦理不過夜;緊盯中央投資大項目跟蹤服務,保障6億元資金成功落地;豁免疫情急需的臨時性醫療類建設項目環評手續;設立審批助理員全程參與、對接、指導項目環保要素,全年審批備案環評440家,辦理排污許可84家,排污許可證后執行報告提交率全省第一,榮獲全市重點項目建設要素保障先進單位?!叭€一單”劃定49個環境管控單元,留足了綠色發展空間,為招商引資、項目準入、產業布局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ㄎ澹┉h境治理現代化加速推進。
  推進減污降碳創示范。全面完成“十三五”二氧化碳排放量、排放強度測算和“十四五”碳排放強度預測;啟動了“十四五”應對氣候變化規劃編制;完成了13個減排項目和13家重點企業碳達峰行動方案,編制了重點行業碳排放現狀及碳達峰預測報告,走在全省前列;冀東水泥萬噸線成為全市企業綠色轉型和節能減排科技治污的標桿;作為全國5個碳監測基礎試點城市之一,已啟動了方案編制,開展了36個代表點位走航監測,在全國第四次方案編制視頻會上作了交流發言。
  化解風險隱患保障安全。修訂《銅川市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與周邊三市簽訂聯防聯控協議;執法與監測聯動,全年行政處罰180件,開出1900多萬元罰單,首次開展并完成2起生態環境損害案件索賠,294件“12369”信訪投訴問題全部辦結;全年取得監測數據40多萬個,排污單位自行監測率、重點排污單位聯網率及監督性監測公布率均為全省第一;開展“五源一設施”隱患排查整治,整改環境風險問題53個,未發生重特大環境安全事故;成功舉辦“平安十四運-2021”銅川輻射事故應急演練,市輻射與固廢管理站被國家核安全局作為典型演練實例宣傳并受到省廳表揚,核技術數據質量核查榮獲3個部省級第一。
  強化環保宣傳濃氛圍。召開“黨建領航·奮斗‘十四五’奮進新征程”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回應社會關切;6家環保設施開放單位開展了線上線下公眾開放活動;舉辦慶祝建黨100周年暨六五紀念日主題晚會;精心策劃“雙碳”之路巡回展等低碳日宣傳活動;《讓綠色成為銅川全面轉型的最亮底色》入選全國《2021綠色影響力典范案例匯編》;“獻禮一百年,巡禮十三五——行走三秦大地  建設美麗陜西”聯動主題采訪活動受到省廳通報表揚,生態環保理念深入人心。
 ?。h建領航,隊伍建設再上新臺階。
  以黨史學習教育為重點,堅持“三會一課”等制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組織重走紅軍路、傳講黨史故事、慶七一等形式多樣主題黨日活動,召開黨總支慶祝大會,表彰優秀黨員12名,黨總支獲全市“優秀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支隊獲執法大練兵全國表現突出集體、省級先進集體;推行監測人員“全員上崗”,市環境監測站榮獲全省監測執法大練兵火電組第二名;第一、二生態環境監測站能力和隊伍建設取得新進展。 

 

 

【城市公共事業】【城市供水】全市南北市區城市供水分別由市自來水(集團)有限公司、陜西銅川供水有限責任公司和耀州區自來水公司承擔,宜君縣城市供水歸口省水務集團管理。其中市自來水(集團)有限公司總資產6.26億元,現有4個供水廠和兩個分支機構43個站點,已建成主供水管線214.5公里,供水區域為北市區城區、周陵農業示范園區、王石凹、李家塔、陳爐景區等21.3萬人口的生產生活用水,供水生產能力8.5萬立方米/天,日均供水量3.2萬立方米。
  陜西銅川供水有限責任公司為省桃曲坡水庫管理局下轄的供水企業,2001年,銅川市人民政府與陜西省桃曲坡水庫灌溉管理局簽訂了《銅川新區城市供水合作協議》,由陜西省桃曲坡水庫灌溉管理局出資組建陜西銅川供水有限責任公司,總資產3.2億元,已建成供水主管道82.57公里,供水區域為新區城市約13萬人口生產生活用水和周邊重點企業用水,覆蓋新區建成區和周邊13個村莊。規劃供水能力8萬立方米/天,目前建成兩條生產線,實際供水能力5萬立方米/天,日均供水量2.6萬立方米。目前,正在建設凈水廠三期工程,新建一條處理能力3萬立方米/天凈水生產線,總供水能力達到8萬立方米/天,可滿足新區未來5-10年的用水需求。
  耀州區供水公司由市自來水(集團)有限公司托管,總資產1586.46萬元,已建成主管網155公里,供水區域為耀州區城區,日均供水量1.08萬立方米。
  三個供水服務企業均實行三級分類階梯水價,設有獨立水質化驗室,實行三級水質檢測制度,堅持出廠水、管網水日檢9項(新區供水日檢11項),月檢33項,年檢106項,出廠水、管網末梢水水質綜合合格率100%。
  【城市污水收集處理】全市現有污水處理廠3座,南市區污水處理廠、北市區污水處理廠及宜君縣東方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均達到《陜西省黃河流域污水綜合排放標準》(DB61/224—2018)表Ⅰ中A標準。
  北市區污水處理廠主要負責處理北市區(印臺區、王益區)的生活污水,日處理污水能力3萬立方米,日均處理量2.7萬立方米,配套污水收集管網43.8公里。南市區污水處理廠主要負責處理南市區(新區、耀州區)的生活污水,日處理污水能力6萬立方米,日均處理量3.8萬立方米,配套污水收集管網35.9公里。宜君縣東方污水處理廠主要收集宜君縣城及周邊生活污水,日處理污水能力2000立方米,日均處理量1200立方米,配套污水收集管網22公里。全市建成再生水管網31公里,包括北市區污水處理廠至王益區鳳凰湖12公里和南市區污水處理廠至華能銅川照金煤電有限公司19公里,再生水主要用于聲威水泥、華能銅川照金煤電有限公司等工業企業利用、補充河道生態基流及市政雜用。
  【城市供熱】2015年市委、市政府順應市民期盼,全面啟動銅川新區集中供熱項目。該項目由華能銅川照金煤電有限公司負責實施,總投資6.84億元,包括廠內機組供熱改造及廠外62公里配套市政主干供熱管網建設。截至目前,華能銅川照金煤電有限公司實施市政集中供熱后,已建成供熱主、支管網78公里,建設熱交換站97座,供熱面積1020萬平方米,基本實現南市區集中供熱全覆蓋。
  【城市供氣】銅川市燃氣公司成立于1995年,2008年改制為銅川市燃氣有限責任公司。2015年12月,陜西燃氣集團有限公司以增資擴股形式對公司進行了資產重組,成立了銅川市天然氣有限公司,注冊資本7828.57萬元人民幣,陜西燃氣集團有限公司擁有51%股權,銅川市國資委擁有49%股權。經過20多年發展,天然氣管網已覆蓋銅川三區一縣,照金、陳家山、王石凹、下石節、東坡五個礦區及部分村鎮,敷設市政燃氣管網572.6千米,建成儲配站1座,分輸調壓站1座,CNG調壓站5座,CNG汽車加氣站2座,燃氣鍋爐703臺,發展各類燃氣用戶約20萬余戶,年銷售天然氣1.89億方。 

  

 

交通加快交通項目建設,合銅高速公路銅川段、新區青崗嶺至耀州區惠塬公路、G342印臺區崾峴梁至畫眉梁公路建成通車,延西高速新區立交出入口拓寬改造、耀州瑤玉村至大香山旅游路路面整治工程、黃環路下穿咸銅鐵路改擴建工程、陳爐景區出口旅游引線工程完工,咸銅鐵路電氣化改造基本完工,開行“復興號”動車組,我市正式跨入動車時代。西延高鐵銅川至延安段、華能銅川照金電廠鐵路專用線項目環境保障扎實有力,項目建設加快推進。截止到2021年底,全市公路總里程4487.711公里,其中國道431.791公里、省道432.091公里、縣道643.175公里、鄉道1021.6公里、村道1959.065公里。公路網密度115.6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市鄉鎮、行政村公路通暢率、通客車率、通郵率均達100%。
  印發《鞏固拓展交通脫貧攻堅成果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助推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建立“兩通”動態監測體系,堅決消除“通返不通”隱患。出臺《銅川市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實施方案》,進一步落實養護管理責任,建立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長效機制,提升農村公路服務品質。2021年創建“四好農村路”省級示范縣1個、市級示范鄉鎮3個。堅持第一書記和駐村定點幫扶力度不減,持續壯大產業,完善基礎設施,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鞏固脫貧成效。
  加強公路養護管理,干線公路大中修工程和農村公路養護工程全面完成。扎實開展公路路域環境綜合整治,實施公路綠化美化。結合十四運會和殘特奧會涉賽路段分類施策,及時修復路面病害及安防設施,舉辦公路保暢應急演練,開放公路沿線治超站、養護站、停車區,向公眾提供停車、咨詢、熱水等便民服務。延西高速銅川段實行差異化收費,南北市區間通行費用大幅下降,運輸服務不斷優化。強化路警聯動,加強貨車超限運輸治理,在全省率先實現貨車不停車超限檢測,國省干線公路超限超載率0.04%,農村公路超限超載率0.02%。
  修訂完善《銅川市客運行業運營服務規范》,建成公交智能調度信息管理系統和首批公交智能電子站牌,新增新能源公交車233輛,實現新能源公交車全覆蓋,在汽車客運總站建成全省單站容量最大的“集中式公共充電站”。成立旅游交通公司,開通西安、新區至照金旅游客運線路,增加西安至我市主要景區旅游直通車,在各汽車客運站建成游客集散服務中心。2021年更新巡游出租車102輛,為駕駛員配發統一服裝1681套。推進道路貨運轉型升級,培育網絡道路貨運企業1家、市場主體12家。落實取消道路普貨運輸駕駛員從業資格考試等便民政策,持續為企業降本減負。
  鞏固深化交通運輸執法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行動成果,健全長效機制,培育法治文化。修訂12328交通運輸服務監督電話管理辦法,完善各項制度,優化辦理流程,改善工作條件,提升服務水平。印發《全市航空軌道水上交通及交通運輸行業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工作要點》《防風險、除隱患、保安全、迎盛會、安全生產專項整治行動方案》等,推進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四級五覆蓋”。常態化抓好道路交通疫情防控工作,嚴防外部輸入,持續做好貨運物流保通保暢。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做好信訪維穩綜治工作,行業連續20年未發生較大及以上安全生產責任事故。

  

 

文化旅游【銅川市旅游】銅川是唐代醫藥學家孫思邈、唐代書法家柳公權、北宋山水畫家范寬的故里。歷史饋贈的豐富而獨具特色的旅游資源形成了綠色養生游、紅色照金游、青色耀瓷游、藍色工業游等特色旅游項目。銅川市現有A級旅游景區22家,其中,4A級旅游景區7家,3A級旅游景區9家,2A級旅游景區6家,省級旅游度假區1個。藥王山承載著燦爛的中醫藥文化,游藥王仙山,品美味藥膳,探尋藥王長壽之道;照金記載著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老一輩革命家創建西北第一個山區革命根據地的歷史;玉華宮是唐朝著名翻譯家、對外交流使者玄奘西行歸來翻譯佛經和唐初三代帝王避暑行宮,玄奘在玉華宮中譯經682卷,占其平生譯經總數的一半以上,并圓寂于此;耀州窯始于唐興于宋,歷經1400余年爐火不熄,陳爐古鎮被譽為“東方古陶瓷生產的活化石”。
  【銅川文化】銅川處處有文化,遍地是故事。是唐代醫藥學家孫思邈、書法家柳公權、史學家令狐德棻和北宋山水畫家范寬等歷史名人的故里,境內有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陳爐古鎮、唐初三代帝王避暑行宮和玄奘法師譯經創宗圓寂之地玉華宮、孫思邈隱居行醫之地藥王山。銅川是革命老區,1933年,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照金創建了中國北方第一個山區革命根據地。
  銅川是第三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近幾年,以打造公共文化服務升級版為目標,銅川市不斷完善公共文化設施,豐富公共文化產品供給,打造群眾文化活動品牌。全市共有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博物館、紀念館等公共文化場館59個。其中,公共圖書館、文化館10個,全部達到國家三級館以上標準。全市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38個、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431個,設置率100%。2021年,耀州區和印臺區陳爐鎮入選2021-2023年度陜西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印臺區陳爐鎮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為2021-2023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王益區王家河街道、印臺區印臺街道被評為陜西省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示范鄉鎮(街道)。為提升縣域文化服務效能,銅川市建成了包含剪紙、奇石、核桃工藝等門類的18個文化小院。
  近幾年,圍繞鄉村振興,實施了“戲曲進鄉村”文化惠民項目,每年政府購買下基層演出400場。2021年,舉辦了銅川市第四屆藝術節,展演原創話劇、舞劇、戲曲等精品劇目7部。圍繞鄉村振興,創作了秦腔劇《第一書記》、話劇《漆水灣》、小品《懶懶的幸福日子》《扶貧軼事》;圍繞“銅川故事”創作的音樂劇《孫思邈》、歌曲《耀瓷千年》《家鄉有支歌》《銅川美了大西北》等等,受到群眾廣泛點贊。音樂話劇《春滿銅城》獲“九藝節”文化劇目獎,兒童劇《紅軍小學》等參演九藝節,小品《歸來》、數來寶《一切為打贏》榮獲九藝節“群星獎”;音樂劇《春滿銅川》,話劇《唱支山歌給黨聽》入選全省重點文藝精品創作扶持。大型組歌《照金》開創成為我市旅游演藝和紅色培訓劇目的典型。第十屆陜西省藝術節將于2023年在銅川市舉辦。
  群眾文化活動品牌亮點紛呈。以“我們的節日”“最嘹夜銅川”“銅川有戲”等為主題,連續多年舉辦元旦、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等節慶文化活動。消夏廣場文化活動連續舉辦28屆,公共文化服務活動開展實現精品化、特色化、常態化。自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以來,堅持資源共享、活動同辦,組織各類文化藝術展示展演、交流論壇活動進場館、進景區,逐步提升文化活動的層次和品質。
  【銅川文物】銅川市共有不可移動文物1070處(包括古遺址534處、古墓葬247處、古建筑166處、石窟寺及石刻39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82處、其他2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2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8處,區縣級文物保護單位55處。全市有中國歷史文化名鎮1處、中國傳統村落1處、省級文化遺址公園3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2處;國有博物館(紀念館)11處、社區博物館3處。

  

 

【科技】聚焦引領、立足特色,創新優化電商經濟發展。2021年,銅川市電子商務零售額23.47億元,同比增長19.81%,其中農村電子商務零售額2.97億元,同比增長28.57%。耀州區、印臺區、宜君縣列入國家級電子商務示范縣,耀州區二次獲得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京東智聯云數字經濟產業園、王益數字經濟產業園被評為銅川市2021年數字經濟示范園區,宜君縣電商服務平臺和宜君縣鄉村物流共配倉平臺被評為銅川市2021年數字經濟示范平臺,京東云倉和宜君縣鄉村物流共配倉榮獲2021年數字陜西建設優秀成果和最佳實踐案例。組織線上櫻桃節、“618銅川熱愛購”等線上營銷活動,利用線上直播和會展促銷帶動農特產品銷售6900余萬元。加強電商人才培養,全市全年累計培訓電商站點負責人、返鄉青年、創業大學生1547人次。持續開展鹽銅協作幫扶,向鹽城銷售我市蘋果、櫻桃、核桃、香菇等地特農產品達2355萬元,拓展農特產品銷售渠道,40個線上專館專區農特產品銷售額達2132萬元,進一步鞏固了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教育全市現有中小學校125所,其中小學78所、初中18所,九年一貫制學校15所,高中6所,十二年一貫制2所,職業中學5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另外,還有教學點32個。在校學生72154名,其中小學43063名,初中17627名,高中11041名,特殊教育學校80名,職業中學343名。幼兒園131所,在園幼兒21190名。中小學幼兒園共有學生(幼兒)合計93344名。專任教師8004名,其中小學專任教師2819人,初中專任教師1033人,九年一貫制學校專任教師827人,高中專任教師1105人,十二年一貫制學校專任教師373人,市特殊教育學校專任教師19人,職業中學專任教師117人,幼兒園專任教師1711人。教職員工10613名。中小學、幼兒園師生總計為103957名。
  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銅川教育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和給照金北梁紅軍小學學生回信精神,深刻認識“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持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圍繞“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總目標,改革創新、砥礪奮進,推動銅川教育“十三五”圓滿收官,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
  深入貫徹回信精神,銅川市教育局被表彰為“全國紅軍小學傳承紅色基因先進單位”,《人民日報》對銅川市傳承紅色基因的做法給予充分肯定,銅川市成功創建為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城市。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義務教育超大班額全面消除,大班額占比降至0.7%,銅川市教育局被表彰為“陜西省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先進單位”,“五項管理”及“雙減”工作得到教育部和省政府督查組充分肯定。中考招生制度改革深入推進,創建2所省級示范高中,高標準建設王益中學,普通高中教育質量穩步提升。職業教育、民辦教育、特殊教育健康發展。公辦中小學幼兒園職薪績效改革獲評省級典型改革范例,學校用人機制和人才引進機制更加靈活,教師隊伍結構進一步優化,學校聯盟、學校發展共同體、校際結對幫扶等“優質+”模式取得明顯成效。近5年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211所,新增學位13790個,“入學難”“入園難”問題得到有效緩解。堅持“外防輸入、內強管控、人物環境同防”,線上、線下教學無縫銜接,確保了校園疫情防控與教育教學兩不誤。今年年初,圓滿完成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滯留西安研考考生返銅、西安航空學院學生集中隔離、銅川籍在校大中專學生返鄉等工作任務,在疫情“大考”中彰顯了銅川教育的擔當。

  

 

衛生全市擁有各類衛生健康機構 834個;其中醫院 49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 43個,衛生院 33個,村衛生室 489個,診所(衛生所、醫務室) 193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防疫站) 5個,??萍膊》乐卧?1個,婦幼保健機構 7個,衛生監督所(中心) 5個。各類醫療衛生機構擁有病床 7255張,各類衛生技術人員 8652 人,其中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 2612 人,注冊護士 4089人,疾病預防控制和??萍膊》乐螜C構衛生技術人員 249 人,婦幼保健機構衛生技術人員 418人。

 

 

  【社會事業】【基本民生保障】鞏固拓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開展了社會救助兜底保障成果“回頭看”、社會救助兜底保障政策落實情況大排查、“一卡通”治理等專項行動,將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全部納入救助幫扶范圍。持續開展低保邊緣家庭認定,共認定2389戶、7478人。創新管理,開展了社會救助規范化管理示范鄉鎮(街道)創建活動,創建達標11個鄉鎮,基層社會救助工作管理服務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扎實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8項具體任務,脫貧成果進一步鞏固。以市委、市政府文件出臺了《關于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若干措施》,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建立了分層分類的救助體系,保障了城鄉低保對象1.22萬戶、2.7萬人,特困對象1594戶、1646人,實施臨時救助3.16萬次、發放救助金2562.5萬元;出臺《關于進一步完善臨時救助制度的實施意見》,提高了救助標準,縮短了辦理時限,急難問題實現了先行救助,充分發揮了臨時救助的“及時雨”作用。市、縣(區)上下聯動,落實11項整改措施,有效開展加強作風建設切實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突出問題專項整治,按期完成了省委巡視反饋問題整改任務。引導社會組織助推鄉村振興,印發《關于全市社會組織牽手村級組織助力鄉村振興倡議書》,制定《銅川市社會組織牽手鄉村組織共促鄉村振興實施意見》,全面動員各類社會組織積極參與“牽手”助力鄉村振興行動,重點引導行業協會、商會、公益組織等對接服務鄉村,開展結對幫扶,建立長效機制;印發《2020年省市福利彩票公益金購買社會組織服務項目實施意見的通知》,經全市各級社會組織積極申報,省社會組織評審專家初評,我市確定17個在歷年脫貧攻堅、幫扶困難群眾表現突出的社會組織支持資金110萬元。慈善事業發展良好。指導市慈善協會、市紅十字會開展慈善募捐活動,全年籌集款物2578.14萬元,全部用于扶貧濟困,累計受益困難群眾1萬余人。2021年“公益福彩·資助困難家庭大學新生”活動資助貧困家庭大學新生94人,發放資助金額44.1萬元。
  【基層社會治理】認真履行基層社會治理職責,社會治理體系不斷完善。扎實開展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全面推進“敲門問需”走訪優服務活動采集系統與智慧社區綜合信息平臺的對接,為提高疫情防控快速反應和處置能力,著力摸底數、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保障好社會民生底線。制定了《銅川市新冠肺炎疫情社區防控工作預案的通知》指導社區科學有序開展疫情防控工作,有效遏制疫情在社區擴散和蔓延,將疫情對群眾健康和生活造成的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圍。印發了《銅川市民政局關于進一步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強管理 促融入”工作的通知》(銅民發辦〔2022〕17號),一是健全安置點自治制度機制,加強移民搬遷安置點基層社會治理工作,引導移民搬遷群眾在居住地積極參與基層自治活動。二是補齊更新“便民服務牌”,指導基層檢查各搬遷安置點“便民服務牌”設置情況,對于無服務牌或者服務牌內容老舊的要進行補齊和更新。三是推動搬遷群眾融入社區,廣泛開展搬遷安置點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安置點,幫助搬遷群眾盡快融入安置點生產生活。印發了《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實施意見>的若干意見》(銅民發〔2022〕11號),健全群眾自治組織,增強農村社區治理能力推動村級自治組織減負增效,全面落實“四議兩公開”制度,規范“小微權力”運行監督機制,完善村級議事協商制度,完善村級自治章程,完善村級民主監督機制,持續規范村務公開工作,加強村規民約建設,不斷提升鄉村治理能力,徹底鏟除黑惡勢力滋生的土壤。加強平安邊界建設,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與咸陽市民政局聯合印發了《咸陽市與銅川市第四輪行政區域界線聯合檢查實施方案》,召開了咸陽市與銅川市第四輪行政區域界線聯合檢查第二次聯席會議,完成了聯合檢查工作,促進了平安邊界建設;進一步修改完善了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數據;《銅川市行政區劃圖》出版工作已進入印刷階段,《銅川市地名志》初稿已進入審核階段。
  【基本社會服務】養老服務體系全面建立。印發了《關于建立健全養老服務綜合監管制度促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建立健全我市養老服務綜合監管體系,營造高效規范、公平競爭的養老服務市場環境,促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全市6所縣級中心敬老院設置床位1046張,入住“五?!睂ο?85名,入住率46.37%。加快推進項目建設,確保市第二老年服務中心和市社會福利精神病院按計劃實施。繼續推進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項目,完成智慧養老平臺驗收、居家適老化改造核查驗收,繼續推進農村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和農村留守老人探視和居家養老服務項目,不斷提高服務水平。繼續推進慈善“幸福家園”和慈善示范社區(村)創建工作,認真做好宣傳工作,提高慈善意識。加強《未成年人保護法》宣傳,成立了市、縣(區)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出臺《關于加強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等5個規范性文件,形成工作合力,加強未成年人關愛保障。落實困難未成年人基本生活保障、助醫、助學等政策。開展政策宣講進村(居)活動,舉辦銅川市“太陽花工程”培訓班、夏令營等活動,入戶走訪慰問全市1140名留守兒童、108名事實無人撫養兒童、46名散居孤兒、21名孤兒大學生,精準保障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困難殘疾人“兩項補貼”和精神障礙監護補貼發放及時。2021年共發放殘疾人兩項補貼資金2715.278萬元,保障3.3萬名殘疾人;發放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監護補貼52.8萬元,保障440名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在2021年“夏季送清涼”專項救助行動中,各區縣及救助管理站根據實際情況共設立臨時避暑場所19處,出動救助車輛300余次,上街巡查300余次,救助178人次,發放藥品84份、食品181份,發放救助宣傳冊、宣傳單4000余份,救助引導卡2000余張。在去冬今春以來開展的“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活動中,我市共設置開放式救助服務點和臨時庇護避寒場所28個,發放棉衣數量79件,發放棉被數量32床,發放食品數量105份,發放宣傳冊、宣傳單9133份,發放救助引導卡9052張,通過電視、報紙、網站、微信、抖音等方式發布宣傳信息數量88條,出動工作人員1089人次,出動救助車輛次307車次,站內救助156人次,尋親成功5人次。共落戶安置滯留人員13名;認真組織開展安葬(放)設施違規建設經營專項摸排暨違建墓地專項整治成果鞏固提升行動,完成階段性工作。積極推進新耀殯儀服務中心和公益性公墓選址等前期準備工作;2021年全市共辦理結婚登記業務3761對,離婚登記業務1130對,補辦結婚登記業務3299對,補辦離婚登記業務97對。


網絡編輯:李敏超
信息審核:何江艷
欧美一级婬片A片久久精品 欧美a级v片 精品久久 亚洲人成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按摩